增强执行力,推动学校事业持续发展
日期:2009-06-17 21:25:02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495

郴州技师学院 谢真贤


  摘 要:去年,“执行力”一词首次写进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增强执行力”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校也连续几年将提高工作执行力写进年初工作报告,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从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工作能力、培养工作热情等方面对增强执行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健全制度 提高能力 培养热情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任何一个单位,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如何增强工作“执行力”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很好的研究和探讨,我校也连续几年将提高工作执行力写进年初工作报告,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贯彻落实,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工作作风上存在怕吃苦、怕麻烦、怕得罪人的“三怕”思想,在纪律上存在上班不按时、工作不到岗、责任不到位的“三不”现象,在行为习惯上有要照顾不讲奉献,要自由不讲纪律,与学校不保持致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学校工作的执行力,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从而影响到学校事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我们必须增强学校工作的执行力:


  一、健全和落实学校各项工作制度是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任何一个单位来讲,制度是正常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
制度建设是形成制度体系的基础,我校领导一直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逐步修改和完善,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及考核办法,各项工作的程序、要求、标准及考核办法等都已规定,形成一整套科学、完善、规范、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并编印成册,在职工中开展学习。所以,在制度的制订方面,我校已做得很好了,最关键的是要在制度的落实方面下功夫。
  制度学习是落实制度的关键。首先是要让员工学习了解制度的内容,理解学校制定制度的目的;其次是监督部门、主管领导也要熟练掌握制度,才能很好地带领、监督员工去执行、落实制度。所以,制度的学习要全员参与、经常化、制度化,要常抓不懈。每个员工对与己相关的制度必须熟练掌握,要深入理解制度内涵,理解学校制订制度的目的,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具有操作要求的规章制度必须要掌握操作技能、操作流程;新员工入职的第一件事就要抓好相关制度的学习,学校每年要定期开展制度学习活动;要抓好每次制度学习的检查、考核,要求个个过关,提高学习效果。我校去年虽然组织了学习制度活动,有一定的效果,但还不深入,没有形成制度化、经常化。新员工的制度学习也抓得不够,在检查考核上还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这些是我校今后需加强的。
  制度执行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执行好,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摆设。我校在制度的执行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员工在纪律上存在“三不”现象就是因为领导干部执行制度不力的结果,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上存在“三怕”思想就是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互相推诿、形成内耗也是学校制度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具体表现。其实,校领导早已发现了这些问题,也想了一些办法,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体现了我校工作的执行力还不够强。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虽然有其他的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我校领导干部和监督部门有“三怕”思想,没有照章办事,导致制度在执行中走样。所以,要想扭转目前我校工作执行力不强,首先就是要如何解决我校领导干部和监督部门的“三怕”思想,培养照章办事的作风;其次就是要讲究执行方法,抓工作落实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控制,防止“马后炮”;再次在遵守和执行制度上,领导干部、监督部门要带头做好榜样,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能力是重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组织的执行力来源于个人的执行力,个人的执行力取决于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与习惯,是否熟练掌握管人与管事的相关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是否具有执行力的管理风格与性格特质等。素质优良的团队是增强执行力的基础,所以,提高我校教职员工的个人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是我校增强工作招执行力的工作重点。
  一是招聘、引进高素质的人才。由于我校建校时间短、底子薄、扩张快,教职工的整体素质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有些工作不能执行到位就是因为缺少合适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学校必须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充实职工队伍。作为一所学校,特别是即将升为高职院校的学校,对人才的引进更要着眼长远,制定一套长远的、完善的、可操作性的人才引进方案。不管是从高校还是社会上引进,都要严格按照要求、标准执行。否则,教职工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增强学校工作的执行力也将会成为一句空话,最后导致恶性循环,影响学校事业的发展。
  二是加强在职员工的工作能力培训。引进人才是提高我校教职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捷径,但引进的人才要适应我校的管理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同时也受到我校发展规模的制约。学校对现有职工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以培训进修、轮岗锻炼、工作加压等手段帮助员工进行自我提高。通过不同的培训,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方式,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执行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领导艺术等,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以达到执行高效的目标。在培训方面我校以前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力度还是不够。特别是对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外送培训较少,中基层干部轮岗锻炼少。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应该是学校培训的重点,通过提升他们即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执行力,又可以带动基层员工,从而增强学校工作的整体执行力;中基层干部轮岗锻炼即可以提高他们掌握多种岗位的特点和工作要领,培养成多面手,又可以促进各部门、各岗位的协调和配合,从而增强学校工作的整体执行力。
  三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提高个人能力。俗话说“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还说“什么样的领导带出什么样的下属”。个人执行力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越是高层所需要的技能越全面,因此学校高层的执行技能比一般中层和普通员工的执行技能更重要。领导布置工作要明确任务的完成标准、时间,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检查和协助,还要知人善任,善于挑选合适的人,把任务交给真正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做到有计划(时间规划、完成标准)、有组织(找合适的人干活)、有领导(协助、激励)、有控制(事前、事中、事后)。所以,领导干部更应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有效地带领普通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有效地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增强学校的工作执行力。
  四是抓好部门协作。提高执行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需要各方面、各级管理人员努力去做的一件事。学校执行力不等于教职员工个人执行力的累加,因为组织行为还包含了其他诸如信息传递、协调分工等特征。所以,要提高学校的执行力,不仅要提高学校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个科室、每一个部门的整体执行力,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学校的系统执行力。我校部门之间存在不协调、互相推诿、互不买账的现象,造成了内耗,极大地剥弱了学校的整体执行力。学校今后要将抓科室、部门间的协作作为一个重点,一方面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另一方面要实行轮岗锻炼、岗位交流,增进科室、部门间的理解,促进科室、部门间的协作。


  三、培养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是关键
  好的规章制度能不能去不折不扣地执行,取决于员工有没有不折不扣执行的意识和热情,取决于员工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员工对学校的满意度高了,工作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增加,工作执行力就会增强。我校要从激励机制、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热情。
  激励机制包括薪酬体系、奖惩措施和竞争机制,这些是硬性的,是务实的。作为公办学校,薪酬虽然受到政策的限制,但津贴这块还是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让能力强、贡献大、业绩好的员工享受高的津贴。要让高的高得合理,让低的低得服气;要从客观上形成一种阳光下进行的奖惩制度,根据员工的主要业绩、行为态度、能力等主客观方面进行评价,对优秀的员工从奖金、工资调整、轮岗、评先评优、晋级、提升等方面进行奖励,采取大棒加胡萝卜来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要通过利益导向激发员工责任意识,使员工明白学校的整体利益与员工个体利益息息相关,只要付出就有回报,从而激发员工群体的尽责意识,强化执行的速度与力度;要建立竞争机制,实行一定比率的淘汰制,让合适的员工在岗位上工作,对不称职的岗位人员进行调整或者解聘,这都有助于员工整体能力的提高。我校前几年曾开展了岗位竞聘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力度不够,放得不开,需进一步加强,拓展。
  校园文化氛围相对来说是软性的,是务虚的。古代兵家“先廉耻而后刑法,先起亲爱而后律其身”的治军理念对于今天学校制度文化构建具有借鉴意义,那就是“文而化之”。如何将强制性的制度升华到文化层面,衍生员工的尽责意识,使员工普遍认知、认可、接受,从而达到自觉、自发、自动按照制度要求规范其行为,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是构建制度文化真正内涵。我校也致力于建设我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奉行“质量立校、素质育人”的办学理念和“招得进、培养好、分得出、稳得住”的办学方针,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超负荷、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的工作要求等等,基本上得到了教职员工的认同,形成了“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湘技人”工作风格和特有的“湘技”文化氛围,我们要保持并不断强化这种“湘技”文化氛围。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层把执行力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中来,引导教职员工从思想深处去认识执行力的必要,从制度上明确不严格执行带来的严重后果,督促教职员工落实规章制度,最终不折不扣的执行。
  通过虚实结合,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我校工作的执行力,从而推动我校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2008-11-29
 

核发:0 点击数:495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