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技师学院 李继华
摘要:钳工具有应用范围广、手工操作多的特点,是机械行业的主要工种之一,针对如何进行钳工技能训练,尽快提高操作水平问题,文章提出的“全面完成训练课题,突出重点技能训练,严格检测工件质量”的观点,对职校学生和工厂工人的钳工技能培训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钳工技能训练 全面完成 突出重点 严格检测
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按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工种,具有手工操作多、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艺性强的特点,是机械行业的典型工种。不仅钳工,其它如电工、汽车修理、数控加工和焊工也都要进行钳工基本功训练,钳工工种在职业教育和企业生产中占著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技工教育的钳工实习指导教师,我研究了过去,分析了当前,总结了经验,认为在钳工技能训练中,要保证学时,全面完成训练课题;合理安排,突出重点技能训练;认真分析,严格检测工件质量。简言之,就是要做到“全”、“重”、“严”。
一、保证学时 全面完成训练课题
钳工工种包含的理论知识较广、操作技能较多。理论知识牵涉到数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基础、钳工工艺学等方面内容。操作技能包括钳工基本功、测量技术、装配维修、生产工艺、生产作业、质量管理、综合训练等。在操作技能技能训练课题中,可分为基本功训练、综合课题训练和独立操作三个阶段。在基本功训练阶段中,包括划线、錾削、锯削、研磨、钻孔、测量,简单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对部件机器进行装配、调试、维修等。在综合课题训练中,将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如锉配、制作工件、车床安装与调试等。在完成以上两个阶段训练后,第三阶段实习主要在企业中进行,其任务是到生产一线现场跟师傅学习,从事钳工作业,培养独立操作能力。钳工技能训练内容多,时间长,以培养中技工为例,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2000年颁布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规定:第一阶段600学时,第二阶段1640时,第三阶段按半年计算,训练课时不少于600学时,三个阶段总课时不少于2840时,按每天训练6小时计算需要473个工作日,相当于近两年正常上班时间。若要进一步达到高级工、技师技能水平,则训练的时间更长。完成所有钳工技能训练课题,必须要用时间来作保证,没有足够的时间,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钳工技能训练任务是不可能的。
要全面完成实训课题,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保学生学制不变。有些学校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培养人才的长远大计,随意缩短学制,三年制改为二年,二年变成一年在校学习,其余时间名为下厂实习,实为安置就业,甚至从事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保证学制是保证学时的前提,必须引起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否则,培养合格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就是一句空话;二是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必须与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文明生产教育相结合。学员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有动力、有兴趣,才能刻苦训练。只有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技术工人才是人才,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才能得到企业的重用;三是钳工技能训练课题应与时俱进,不断增添新的课题、改进教学方法。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会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和维修技能等,学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和处理生产中的一些问题。
二、合理安排 突出重点技能训练
钳工技能训练课题多,时间长,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我们要合理分配学时、合理安排课题顺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训练的主要环节,抓好重点技能的训练。在安排训练课题时,要坚持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分开训练后综合运用的原则,循序渐进、扎实训练、不断提高;课题训练要从入门知识开始,接着进行划线、錾削、锯削、孔加工、螺纹加工等;制作工件要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顺序安排;使用量具按先粗后细再精的顺序使用,先掌握使用钢直尺、内外卡尺,游标卡尺。再掌握使用千分尺、百分表。最后掌握使用量块、水平仪、经纬仪和正弦规等。在钳工基本功训练中,要重点掌握好锉削、刮削、錾削技术测量等操作技能。在综合课题训练中,掌握分析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非常重要,要认真完成好工件锉配、卧式车床装配和调试等课题。
在技能训练中,抓重点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按我们的话说,就是一定要保证训练课题质量“过关”。一是在时间上予以保证,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安排课时就充分考虑这一点,如锉削专项训练安排了80时以上;二是在训练力度上予以保证,我们非常重视基本功的动作要领,因为锉削姿势与加工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姿势不正确不但会养成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甚至留下事故隐患。所以,锉削时必须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必须把握好手的稳定性,把握好切削力和切削速度,并且连续数天坚持训练和校正,使其初见成效。同时,指导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做到一个问题都不放过;三是训练项目上予以保证,锉配训练是钳工专业实习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训练中,要安排足够的锉配项目来提高基本功的运用能力。锉配时需要的生产工序、包含的形状和类型、选择的加工工艺都是十分广泛和灵活的,也能较全面地体现钳工基本功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是一种典型的综合课题训练,我们坚决不能放松。独立操作阶段是在生产一线进行的,是操作技能的实际应用,是结合产品生产的独立操作过程,是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的归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千万不能省略,每个学员都必须下到条件具备的企业进行实习训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实习和见习,训练者的实习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反之,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较快适应生产环境、独立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个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真正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
三、认真分析 严格检测工件质量
在钳工技能训练过程中,对课题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是提高训练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训练之前,要对课题内容如图纸、技术要求、材料、工量具等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训练之中,指导教师要加强训练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有共性问题时要立即停止训练,对学员进行集中讲解,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单独进行处理;训练课题结束之后,要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成果通常是产品或工件,通过技术测量可以检测出产品或工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和配合间隙等方面的情况,定量地评定其精度。当前,无论是在钳工职业技能鉴定还是在省、市举行的各类钳工操作技能竞赛中,锉配工件质量已成为衡量操作者和参赛者钳工技能水平高低的主要尺码。由于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这种特殊性,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严格检测工件,采取“三检”互补,“检、讲”结合,以“检”促改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检”是指对完成的工件实行学生自检、学生互检和教师检测的办法;“检、讲”结合是指工件检测结束后,指导教师要集中学生进行工件检测讲评,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检”促改是指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马上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改正存在的不足。检测工件的过程实际上是操作训练效果信息反馈的过程,充分利用好这种反馈,有利于提高技能训练效率,有利于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
十几年来,我校一贯坚持“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十分重视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本人和其它实习指导教师一道在钳工实习教学中,不断学习和研究,总结经验,坚持上述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6年我所教的钳工2班学生首次参加全市等级考试,中级工合格率达80%,其中14人取得了5级工等级证书。在1998年举行的郴州市技工学校钳工、电工、电脑等工种的技术比武中,钳工组学生取得了团体第一名,个人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以后的各种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鉴定中,我校钳工工种学生均有出色表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钳工技能训练全过程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相融合的过程,是由基本功训练到实际综合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训练者能力积累和提高的过程。由于钳工技能训练具有时间长、课题多、劳动强度大的特点,我们只有努力完成任务、抓住重点、严格要求,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达到高质、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上一篇:内外兼修
- 下一篇:论技校学生教育管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