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日期:2009-06-17 21:11:55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402

湖南省郴州技师学院 傅克宇 (郴州 423000)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进一步坚持和贯彻这一核心理念。同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是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困境的惟一出路。我国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特点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其在强调课程思想性的同时,更突出人文启迪和人文渗透,即充分注意用人文资源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理念和标准的指引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教师观念要及时的转变,教学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等方面也应当进行积极的改进。本文拟从探讨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的价值出发,提出一些渗透和塑造以人为本理念的措施,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和塑造是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困境的惟一出路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和现实严重脱节、学生学习被动化、教学方法程序化。这种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发展困境。学生越来越对这种学习内容与今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联的课程缺乏兴趣,学生对被动的知识灌输产生厌烦,学生也对固定不变的教学程序感到乏味。这种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学科为本,缺乏人文关怀的精神。


  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就是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追求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坚持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发展的教学目的。这种理念的树立有利于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启迪;有利于学生在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升对于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全面、综合的发展。因而,要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刻不容缓。


  二、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关键
  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和塑造关键是观念的更新,并且主要是教师的观念的转变。传统观念中的教师是居高临下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一切围绕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快乐幸福体验。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到来,“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应在每一位教师心目中得到树立和贯彻。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既要把学生当成学生, 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理解、信任、宽容和善待每一位学生,对他们要民主、平等、公正。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政治教师们要立足教学改革的前沿,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坚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价值与尊严;重视学生的关注与需求,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幸福与快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人文性政治课堂,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创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氛围是主题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过程,这些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政治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就要首先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活动氛围。这需要依靠建立与塑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并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形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心理氛围,为开发学生潜能和个性发展,提供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心理基础,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引起情感交流以至于共鸣。
 

  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也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氛围。作为教师,应努力塑造可信的人格形象,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取信于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构建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参与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亲其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塑造积极的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与期望,焕发其主体意识,从而使其自觉、愉快地学习。同时教师也就应以开放的态度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与吸取新知识、新信息,以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脚步与学生的实际,并且能够深入浅出分析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而自主地参与学习。


  四、组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内涵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受被教育者思想品德和身心发展阶段所制约,社会大背景和德育目标决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方向、性质、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施,则主要由学生的发展来决定。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应由“以书本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内容并非不要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把传授书本知识服从、服务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安排应该体现如下特点:


  内容的现实性。在教学内容上应破除对书本的迷信,回归生活,把时代发展涌现出的新观点、新提法、新精神和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丰富而活生生的现实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为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完善与健全学生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供了绝好的感性材料。但是在教学内容与素材的选择中,不能简单地枚举,要从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生活世界出发,有针对性地运用。如在分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与作用”的内容时,就从最近比较受百姓关注的猪肉价格谈起。因为有许多学生对这一情况十分熟悉,所以问题一提出,他们就纷纷发表意见与看法,而且更有甚者主动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在互动中顺利解决问题,因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也很高涨。


  内容的针对性。职教政治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以及社会对学生的影响等,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进行积极引导。如充分挖掘与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利用“事物是一分为二”“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等观点,教育学生正视自我、进行自我评价、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另外,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整合教学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关注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环境,用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的兴趣,还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五、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方式
  师生角色互动互换。新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 没有互动, 就不存在或发生真正教学。开发课程资源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在重视教材、教师资源的同时, 不要忽视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必须改变教师原有的在课堂中是单一主角的角色。教师讲得越少, 学生自己的发现就会越多,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利用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关键是要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这就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性, 就是要尊重学生, 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其参与教学, 参与发现知识, 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


  由“封闭教学”到“开放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开放教学模式, 它力求使各种教学环境得到美化, 各种教学要素得到优化, 各种教学信息得到互动与交流, 不再是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和答案单一的标准化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师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时, 根据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结构的开放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真正走向开放, 在教学中设计和引导学生解决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解决途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课堂知识的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通过发生在身边的活生生的事实来深刻体验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学到的理论,使理论得到实践的印证。


  六、确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是保证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和目的,而且更是一种教学评价标准,这体现在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和作业评价的针对性上。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作业囿于书本,拘于抄抄写写,它既体现不了思想政治的教育性和人文性,更适应不了知识技能、 方法、情感培养等多方面教学目标整合的教育发展趋势,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作业进行改革。向思想开放,使作业成为师生交流思想的殿堂,向实践开放,让作业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向导,如要求学生对居住区的环境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设计主题作业,设计的作业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作业的设计不拘一格,作业的批改也应进行改革。作业批改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火花,作业评讲时,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教师评批作业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学生多加以引导、鼓励、赞赏。 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保持政治课堂的蓬勃生机。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政治课堂教学,开展教学主体之间的积极、良性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倡导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同时,也让政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发挥政治课教学的独特优势。
 

核发:0 点击数:402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